Tuesday, June 26, 2018

觀賞《Hetaoni》有感

https://em.wattpad.com/50b3db6787e09c4e9655bdb4273a98723c3023a6/687474703a2f2f7374756666706f696e742e636f6d2f686574616c69612f696d6167652f3231393134342d686574616c69612d686574616f6e692e6a7067?s=fit&h=360&w=360&q=80


 1 
起初的新發現
 --------------------------------------------------------------------------------------------------------- 

2018年看,感覺很古老哈哈哈。有一陣子迷上了世界地圖,三五不時總會冒出一兩個與Hetalia有關的留言和互動。想起當初姐姐很興奮地回來告訴我她的新發現,有一部日本漫畫是有關把國家擬人化的,想著喜愛知識的你應該會有興趣,我也沒看過,打算等著你才一起看~姐姐這麼可愛,所以陪她一起看了。然後,她發現有趣的地方我沒覺得多有趣,後來分道揚鑣了。直到現在,姐姐喜歡Hetalia整整十個年頭了,而這些年來我陪她一同追尋愛好,出席尷尬的聚會的次數多了,即使只看過幾集,也不知怎麼的從她身上知道了許多內容

回想起整件事真的挺尷尬的。姐姐很開心地前去和cosplayer們拍照,我幫她拿東西和排隊。間中會有人走過來問我喜歡哪個角色,我真的沒有特別喜歡哪個角色,然後他們看見我拿著的東西就會說:“哎呀原來你root哪個哪個真的好可愛~我也很喜歡呢”然後我真恨不得找個洞鑽進去,沒辦法澄清這個天大的誤會,然後姐姐會回來解圍:“這些東西是我的~XXX真的好可愛~”“對喔對喔!”我從來沒辦法在這些對話中感到舒適,但姐姐這麼可愛而且沒有人陪她去,所以我還是陪她出席聚會,希望她找到同好一了百了。

我不記得哪天了,但姐姐找到了同好,但那些人好像都是澳門、台灣的,所以還是我陪她去。但聽姐姐說,售賣Hetalia的產品和相關活動越來越少,於是也慢慢地不用去了。現在姐姐會買漫畫和上網看音樂劇(?)支持,而再有什麼活動她唯唯諾諾地要我陪她去,我會堅決地說“No.”,感覺自己有點像動畫裡的德/國-.-"


 2 
分享出色的同人
 --------------------------------------------------------------------------------------------------------- 

但是Hetalia還是有它的可誇之處的,雖然戳不中我的笑點,但能吸引這麼多死忠粉絲還是很難得的。大學的時候我迷上了英文作品,積極閱讀英文聖經、世界文學和經典電影,覺得一直以來只知道聖經書卷的中文,卻不知道其英文翻譯,慢慢開始接觸覺得很有趣。空閒下來,突然有點興趣想要知道Hetalia的英文版(那些人名明顯是翻譯名稱,有點想要知道原文)於是上網搜索,找到了fanfiction.net的Hetalia同人文字作品,好多啊。

拿著手機讀了幾篇,覺得好有趣,任何人也可以寫,他們把其中一些內容改成適合自己的品味,還有加入自創角色或者漫畫沒有見過的角色的。有些人特別喜歡自己的國/家,所以會在他們身上下文章。我感受到許多的熱情和喜歡,這點很吸引我,就像奧運時期或者世界杯,那種支持自己國家或者continent的衝動。當然也有許多人是單純地喜歡一些配音、角色設計或者角色性格而喜歡上一個真實的國家的,雖然不知道算不算是真正地喜歡(畢竟fiction和現實很大出入),但因為在這樣大家對歷史、地理和文化的興趣加深了,這個角度來說,Hetalia真的好厲害

我讀作品的時候,看見許多從不知道的地方名稱和國/家互動(我對歷史沒什麼研究),雖然有一陣子抱著“那是一個國家的包袱,請不要把這種事情一笑置之”的心態面對那些“好可愛”的大呼小叫,但我必須承認這樣圖像記憶真的能學到並記得許多東西,雖然大多時候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就像姐姐說的“一旦陷進去,就再也無法聽見一個國家而不想起Hetalia裡面的形象了~”姐姐說動畫應該輕鬆點對待,但我的心情是複雜的

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談更多。比較深刻印象的,是百度貼吧讀過的《十日談》,是一位母親和女兒一同寫的(不知道是否真正的母女),很像那本《兔子的100種死法》,很積極地描繪並研究怎樣殺死所有的國/家。最深刻印象是日/本的死,因為有點被嚇到了,其次是塞/舌/爾的死,完全沒有想過o.o 你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但結局那種把所有謎團解決了的完滿處理手法還是挺出色的,剩下的就只是人性的衝動和醜惡的教訓。

另外還記得的,是fanfiction的一篇有關拉/脫/維/亞去找波/蘭求救,說所有人都被綁架了的作品。兩個角色的互動讓我覺得很窩心,我記得作者是波蘭人。記得和姐姐一同看的那幾集動畫,裡面的角色設定和同人作品中的設定可謂完全不同,出入很大,那是因為擁有民族性格和民族認同感的人們不同的情感處理之緣由,畢竟原作者是日本人,單單畫出這麼多不同的形象已經很厲害了(個人意見)。那篇文章的波/蘭嚇到我了,讓我對那個角色留下深刻的印象,好像前後讀了兩遍,雖然好像沒有結局,但停電的場景很出色,大的照顧凍壞了的小的,很細心的描寫和互動。然後我再讀了幾篇有關波/蘭的作品,發現他和俄/羅/斯的互動很有趣。然後,我發現俄/羅/斯非常吸引我,不是因為什麼,而是因為他很殘忍。

我記得有另一篇fanfiction的有關立/陶/宛和愛/沙/尼/亞想要從俄/羅/斯手中把拉/脫/維/亞救出去,裡面的俄/羅/斯非常殘忍,立/陶/宛還發現了被關在地牢裡的普/魯/士,他對shower head的反應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因為要去以色列短宣,在閱讀猶太人的歷史,納粹集中營的慘狀讓我記起fiction裡普/魯/士那種竭斯底理的懼怕感覺,很震撼。我不知道是因為那段歷史還是因為用人的情感去表達的方式,總言之就是擬人化的共情力量,哇噢o_o)然後聰明的小國們想了個辦法,到最後卻發現了俄/羅/斯的另一面…… 是很出色的作品,結局也美。(作品好像叫做Diamond in the Rough?我不確定,但好像是這個名字。)


 3 
我自己的故事創作
 --------------------------------------------------------------------------------------------------------- 

我是個有創意的人,所以開始構思自己的故事。我好像想過許多故事,雖然都沒有寫下來,只是和姐姐分享。姐姐也不介意我對角色的官方演繹各種歪曲和不理解,誰叫我讀的是同人。然後我們說了中/國一家人的故事(因為姐姐喜歡中/國),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好像有核武器),一家特務機構的故事(因為有一篇同人講波/蘭是一個特務,遇上了敵方的傀儡,好像互相隱瞞成為了朋友?也是個挺精彩的故事,有殘忍的俄/羅/斯^L^),還有有關魔法的故事,還有魔幻的故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到樹林中找魔藥什麼的,還有大學的校園故事,還有收留孤兒的故事,那時候我把北/歐/國/家塑成了小孩子(?)還有虛擬世界的故事,所有人在虛擬世界裡互相比拼什麼的,還有二代的故事,一開始就自創角色說大家各自成了親,每個人有一個兒子/女兒叫啥啥啥,到現在姐姐還記得,有時候會說日/本的女兒超級可愛,法/國的兒子怎樣怎樣-v-" 我們的創意

這些故事創作在Hetalia以前是常有的事,我還創作過《哈利波特》呢。常我想好了會告訴姐姐,姐姐會跟我一起有講有笑地develop,然後滿意地離去。漸漸地我開始了一個新的題材,一些年輕人的故事,以香/港為主線,連系許多不同的國/家,包括我印象挺好的拉/脫/維/亞,因為那些都是比較少被提及的角色,發揮空間和創意都大得多。我不敢說我是Hetalia的粉絲,但我並不討厭這部作品,雖然也沒有很迷。我必須說我研究它是因為姐姐很喜歡,而她的快樂讓我很快樂。我初中的時候也有過沉迷的作品,但那部作品的整體處理並不好,惹出許多不愉快的回憶。姐姐喜歡的這個很安全,因為很大,而且很多同好,很多不同的設定和角色,這叫什麼?Safety in number。所以接觸起來很安全。


 4 
Cookie的Hetaoni有感
 --------------------------------------------------------------------------------------------------------- 

離題太多了,我其實是要說《Hetaoni》的。以前曾經看過直到沒有update的地方(我也挺喜歡RPG maker games的,喜歡那種控制的感覺),也有被震撼到(一些emotional的細節位,比如德/國關心意/大/利的well-being多過他的立場等),最近突然想起,想著再看一遍有沒有update,然後驚訝地發現“!”有。

我看的是Cookie的remake,她(應該是女的?)重新畫了那些art,改了一些情節,讓劇情更流暢,角色更in character。簡單來說是一個密室逃脫的故事,情節迂迴曲折,主題圍繞著友誼的力量。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發揮(除了北/歐沒有分開過,雖然那張memo很搞笑),所有人的性格都很“官方”,給我懷念的感覺。我看見過太多twist character的作品了,自己的也是一樣,所以出現這種高還原度的覺得有所感觸。覺得一開始的角色設定還是很出色的,有很多位很好玩,也可以發揮。到最後還是有點捏一把汗,但真是好作品,主題很健康,也很清晰。

人們留言說他們哭了,我沒有哭,但我在video完結以後為這作品鼓掌。我覺得它很花心思,而且這樣的東西實在太有才華了,日本人真厲害(喂),沒辦法誰叫這些都是日本作品和日本game!? 天吶

我沒辦法做出這樣的東西,也不知道為什麼想著要做,但一個好的信息自然的表達方式讓我印象猶新。最近我在alayluya.org練筆,把以前的筆記做成文章格式,但沒什麼人看,讓我質疑文字的表達方式,但現在我覺得無論是文字或者rpg或者其他什麼的,一個強而有力的健康信息和拉攏人心的好故事比什麼都重要。可以說我被Hetaoni的出色震撼到了,雖然它裡面對國/家作為人的處理方式我覺得有點奇怪(一直以來我都認為Hetalia的這點很奇怪,我無法好好接受),但它是個好故事的例子。人們說恨不得有人把它造成電影,那會很棒。

雖然據我的觀察,Hetalia吸引腐女比文青更多,但我願意那些眼睛能看見比普通的戀愛情節更多的觀眾們,能夠從這部作品中悟出自己的得著,並且把這份健康的信息裝進你的心中。反正,我看完以後,覺得也很想要這樣的一堆互相支持、理解和信任的朋友,人在世得此,其樂也融融。朋友真是讓人開心的生命因素ovo+!

紫.
26 JUN 2018

Sunday, June 3, 2018

Truth About Asperger's Syndrome - 1 - Eye Contact

Truth About Asperger's Syndrome - 1 - Eye Contact

0614


你好,我叫麥斯。

我有阿氏保加症(AS)。

這短片是一個系列的第一集。

我會介紹AS的幾個特徵,給出現實的例子。

你可以很casual地對待這些短片,但是我做這些片子主要是給那些身邊有AS朋友的人看的。

要不你有一個AS朋友,或者曾經遇到過一個AS患者,我希望這些短片能幫你承認AS群體真正的難處。

這些短片不是為了博取同情,我不需要同情,不要給我留言說同情我。

它們是為了那些不知道自己其實有AS的男女們。

我自己是到了18歲才確診自己有AS的。



那些還未被確診的人會感到疑惑、尷尬,還可能會受創傷。

我不是唯一一個有這些經歷的人,事實上AS群體大都有這些經歷。

如果我小時候能知道我有AS,我就能從悲傷中救拔自己,並活出一個比較充實和豐盛的生命。

不是說我現在就不快樂,但我想我們都會同意如果一些問題能早日處理掉,我們就能有更多的時間感覺充實和豐盛,特別是活著的日子如此短暫。

我首先想帶你認識AS其中一個最顯著的特徵:缺乏眼神接觸。



跟許多其他AS特徵一樣,我們無法知道為什麼對AS來說眼神接觸竟如此困難。

我們能說單純的社交焦慮會是一個很合理的理由,但這不是全部的理由。



社交焦慮是其中一個理由,但對許多AS來說這是一個神經系統備受刺激的問題。



換句話說,AS能控制眼神接觸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卻不受控制。

比如說,你可以鍛煉AS去看一個人的臉,他可以盯著那個人的鼻子幾秒鐘,然後不得不把頭轉開,這也能被認為是有眼睛接觸的一種方式。



然而,要有這個特徵的AS去完全克服眼神接觸就是沒有可能的。




當然,你可以強迫他們一動不動盯著你的眼睛看,這樣人們就能夠接受他們。



但這樣做就好像是試圖把一個正方形強塞進圓形的洞裡,也許力氣夠大你的確能做到,但假如你退後一步認真觀察,那眼神接觸是人為的並且是被強迫的。所以一切的努力就好像毫無用處。

對AS的眼神接觸也是一樣的。你絕對可以強迫AS做到眼神接觸,但你只能做到這個效果,他們後頸實際在流汗。這和要AS增進他們的社交技能是一樣的。某些方面來說他們的確能達到要求,但是你們會有一天發現你非常合理的期望他們就是做不到,然後你就會像要一個人變成一條人魚。



你可以教一個人游泳,但他們絕不能長出魚鰓。我要說的正是這點。



現在我會提供一些我自己無法和人做眼神接觸所造成的情感傷害。

這些經歷可以是輕微的不便到巨大的傷害。

我重申,我不是要人同情我,我只是要指出有些時候事情可以壞到什麼地步,然後我可以提升大眾對此的認識。

被確診有AS的人會有這個經歷:以往的記憶湧現,你以往展示的症狀,讓你備受壓力的事情。這是一定會有的經歷。

就好像找到了對的拼圖,然而,這種巨大的正面發現會參雜同樣巨大的悲傷。允許我解釋這點。

在我剛剛被診斷有AS的時候,我得悉了眼神接觸的困難是AS特徵之一,成千上百的例子湧上腦海。由於時間有限我只挑一些來說。

第一次我在社交時被指出缺乏眼神接觸,是在見家長的時候。我的戲劇老師對我在課堂上的表現無可挑剔,除了一件事:就是我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沒有眼神接觸。



乍聽之下那是一個揭示,我只想了一下。我對自己說:哇,原來我跟人說話的時候是沒有眼神接觸的。好吧。

但是,由於我還對社交提示不認識,也沒覺得有多重要,我只覺得這問題是一個小問題,我隨時可以解決掉。好吧。

在我開始有意識地接上別人眼睛的時候,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我無法解釋。

在眼神對上的一到兩秒後,我的腦袋中心開始震動。我知道如果我繼續這場眼神接觸,只要再過兩秒鐘,我的頭會隨著震動,是身體上的震動。

自然地我需要移開眼神,因為和別人說話,儘管看著他們的眼睛,我的頭一直晃動是很奇怪的,像一支旗在風中飄動。

幾年後我知道了這是AS的一個顯著特徵。在我確診以後,我開始研究AS有關眼神接觸的方面,然後我知道了在任何社交活動中眼神接觸都是很重要的。



沒有眼神接觸會讓人們經歷很多的負面情感,他們會覺得不被尊重,被輕視,或者被忽略,他們也會覺得像我這樣的人要麽白痴,要麽傲慢,要麽冷漠,就是總體來說不關心人,因為我們看起來就像是在另一個地方只因為我們沒有看他們的眼睛。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有了另一個發現,這個發現可怕多了。

我想著這18年來和我說過話的人,原來我一直讓他們對自己感到負面,或者對我有負面的想法。

和AS的其他特徵聯合起來,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人們會無緣無故對我粗魯無禮。我自己的朋友也會這樣。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當我在學校走著,眼睛看著地面的時候,人們會取笑我。



社交上成千上萬的記憶湧進我的腦海,我一下子感覺到一種強烈的、令人暈眩的自我厭惡,我對於無意識間被我冒犯的那些人感到絕望,他們大概想著我是一個狂傲又讓人煩厭的怪咖。

Thursday, May 31, 2018

10個會嚇到你的靈異遊戲

彌月開始感到同伴間的遊戲變得枯燥無味,直到伊月發現了這點。我們可以玩點不一樣的,他說,朝彌月眨了眨綠色的眼睛。於是他們研究起靈異遊戲來。
【膽小勿進】

10. 三皇帝

據說這個遊戲能讓你進入另一個次元。挑一個大房間,地下室為佳,不要點燈,一點光線也不要有。你需要一包蠟燭,兩塊大鏡子,三張凳子,一個你小時候的物件。
讓地下室的門開著,回到你的房間,調鬧鐘到凌晨3點30分。如果鬧鐘的確於剛好凌晨3點30分響起,地下室的佈局一點沒變,那你就能繼續玩這個遊戲。
準時於3點33分坐到你的皇座上,手中拿著點燃的蠟燭。不要讓蠟燭熄滅,如果你身後有風就用身體擋住蠟燭。坐下以後,往前筆直朝黑暗觀看,不要看鏡子或者蠟燭。
這時候你應該能感受到一個存在,並聽見它的聲音。試過的人說那就像是和良心對話,或者與一個表現為你的人對話。它會告訴你有關你的過去,和你還未解決的傷害。有人說這個儀式是一種心理試驗,將你帶進一個真實的夢中。
你可以自行判斷到底它是另一個次元的你,還是純粹為心理作用。

My three kings experience.
https://www.reddit.com/r/nosleep/comments/wejsj/my_three_kings_experience/

9. 衣櫥遊戲

衣櫥遊戲的目的不只是要召出一個靈或鬼,而是一個惡魔。基本來說。你要做的只是爬進一個完全漆黑的衣櫥裡,拿著一根沒點燃的火柴,口說「要不給我看光明,要不留我在黑暗。」
一旦聽見細語聲,立刻擦亮你的火柴。據說如果你沒能及時擦亮火柴,有東西會從你的背後抓住你到永遠的黑暗之中。如果你出於好奇回頭看,也會是一樣的結局。
如果你沒犯以上的錯誤,拿著點燃的火柴,打開衣櫥門,慢慢踏出衣櫥。從此以後,每當你要察看衣櫥,記得要把燈打開,因為現在有一隻惡魔永遠住在裡面。
8. 血腥馬莉
血腥馬莉是一個都市傳說,說她是一個復仇女巫的靈魂。要召喚她,你要在鏡子前拿起一根點燃的蠟燭,口中唱三遍「血腥馬莉」的調子。然後你靜靜等待。
一個滿臉是血的女人會出現在鏡子中。據說玩過這遊戲的人在餘下的半生必須承受血腥馬莉的憤怒,他們會被勒死,詛咒或者被提去靈魂。
很多人試過這個遊戲,有一些對於沒有恐怖事情發生感到失望,有一些在看見靈魂以後嚇得魂不附體。血腥馬莉的確很有名,好幾部電影都以這個遊戲為題材。

7. 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電梯

這遊戲源於韓國,透過電梯把你帶進另一個世界。首先,進入一座至少十層樓高的電梯。記得在進行遊戲以前確保沒有人和你在同一個電梯裡面。
進入電梯以後,在電梯的按鈕連續順序按下4、2、6、2、10、5。電梯停在五樓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會進來,但你不要看她,也不要和她說話。這個時候,電梯會自動上升到十樓而不是回到一樓。當到了十樓的時候,你可以出電梯去看看這另一個世界。
那個女人會問:「你要去哪裡?」千萬不要回答她。逛了一陣子以後,你進入同一個電梯回到現實世界,同樣連續順序按下4、2、6、2、10、5。如果你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暈倒了,你應該會發現自己在家中醒來,但請仔細看看四周,也許那是你另外一個家。
6. 兜帽男子
兜帽男子的儀式和電梯儀式是挺相似的,因為它也是要帶你去另外一個世界。這個遊戲要求你首先進行一個淨化儀式,比如燒白鼠尾草,或者在前門撒鹽巴。
夜幕降臨,走進一個有電話的房間。在網上你可以找到更詳細的指引,但基本上你就是要打電話叫的士。如果你成功了,會有一輛黑色的的士停泊在你的房子前。走出房子,進入那輛的士空無一人的後座,鎖上你身後的門,然後睡覺。
如果你醒來了,你的表顯示凌晨3點30分,你要再睡一次。當你第二次醒來,的士會駛上一條你沒見過的高速公路,然後你會注意正在開車的戴兜帽的男人。有些人說會有其他乘客爬進的士,但你千萬不要理睬他們。
如果你想要結束你的旅程,俯前在兜帽男子的耳邊輕聲說:「我已抵達目的地。」你會再次昏睡,然後會在自己的家中醒來。醒來以後你要打電話,撥一串號碼,告訴那邊「謝謝你載我回來」。然後你再做一遍淨化儀式。
關於那次旅程,如果你想要坐久一點還是可以的。但是許多人不建議你這樣做,因為坐得越久,世界就變得更加荒誕,最糟糕的是,也許你再無法逃離那個世界了。
5. 一個人捉迷藏
一個人捉迷藏源自日本,是一個靈異遊戲,其中你和一個被附體的娃娃捉迷藏。你需要準備一個絨毛娃娃,把棉花全取出來,把米裝進去,加上你的一片指甲。把娃娃用紅色的線縫好,其餘的線圍都圍繞在娃娃身上。
你要為娃娃命名,把它放進一個裝水的水槽,然後前往你的藏匿處。把所有燈關上,打開電視。含一口分量的鹽水,不要吞下。從你的藏匿處爬出來尋找娃娃,它應該已經不見了。前去尋找娃娃。
一旦你找到娃娃,把鹽水吐在其上,任由它風乾,然後把它燒掉,丟掉一切殘骸。還有,寫下遊戲期間電視告訴你的信息,因為那是會在你身邊那些大概不會受你歡迎的造訪者的名字。
4. 骸骨
跟一個人捉迷藏很類似,骸骨也是一個捉迷藏的儀式。這次,你的對手不是娃娃,而是惡魔。跟惡魔玩遊戲聽起來不太明智,但大膽者是想要一旦贏出遊戲的願望實現。
你需要一個浴室,裡面有一塊鏡子,一根蠟燭,一些火柴。準時於12點01分開始遊戲,必須只有你一個人,並且家中的所有門窗都已經關上。走進浴室,凝視鏡中的自己,專心聆聽身邊的聲音。如果你聽見任何聲音,就代表惡魔已經出現了,你必須立刻走出房子。如果完全寂靜,你需要進一步思考你真正想要的獎勵,記得不能是傷害任何人的想法。
用火柴點燃蠟燭,只是不要吹滅火柴,靜待它自行熄滅,躺在地板上,口說:「我意識到你的存在,歡迎你進入我的家中。請進來吧。」說完以後,等待房子的呻吟,那代表捉迷藏的開始。如果3點正你依然沒被惡魔找到,你就勝出了。你必須說:「感謝參與,但請離開,你已經不被歡迎了。」你聽見一聲呻吟,那代表惡魔的離開。
第二天早上你會在大門前發現那份禮物。是的,收到禮物很好,但一旦你知道輸掉遊戲的代價,你就不會想要冒險玩這個遊戲了。

3. 達磨小姐

達磨小姐,或者浴缸遊戲,是源自日本的另一個儀式。你要召喚一個鬼,它會一整天追著你,嘗試捉你。要召喚這個鬼,在睡覺前走進你的浴室,把衣服脫光,把浴缸注滿水,然後關燈。爬進浴缸,頭在水龍頭的那邊。閉上眼睛,開始一邊洗頭髮,一邊重複唱「達磨小姐往下掉」。
你會看見一個日本女人的心像,站在浴缸前,然後她會在生鏽的水龍頭上刺穿自己的眼睛。繼續唱這首歌,直到洗完頭髮。一旦你感覺到身邊有一個存在,大聲喊道:「為什麼你掉進了浴缸裡?」不要等候答案。繼續閉著眼睛,小心地站起來,取得毛巾,離開浴室,在身後關上門。任由浴缸的水過夜,然後睡覺,明天遊戲就會開始。
你會感覺到一個存在一直跟著你。不要允許她捉到你,在你和她之間保持一段距離。要抓住她,從你的右邊肩膀往後看,邊大叫「切斷!(切った)」邊做出用武士刀砍下的動作。如果你沒做好,或者在午夜前你也捉不到她,她就會跟進你的夢中。

2. 夏洛的網

你會很熟悉這本童書《夏洛的網》,但是你大概沒玩過與它同名的遊戲。在遊戲中你會召喚夏洛・韋伯斯特的靈魂,一個15世紀的小女孩,她的母親被控告為女巫而被捆燒而死。如果你不喜歡一個人玩靈異遊戲,這個遊戲會適合你,因為它要求兩位玩家。
你和同伴進入一個黑暗的房間,裡面有一塊大鏡子。帶一個電筒和一個玩具,最好是一個小女孩會喜歡的玩具。在鏡子前擺兩張凳子,在凳子中間放一張桌子。把玩具放在桌面上。記得必須確保能看見玩具的倒影。你們兩個坐下,確保除了電筒以外沒有其餘光線,同時開口說:「我們想要玩夏洛的網。」
等待夏洛在鏡子中出現,想要取得玩具。現在你可以和她說話或向她提問。當你做完以後,同時開口說:「再見,夏洛。」然後就結束了。玩過的人說,如果你只說夏洛的好,並且她喜歡你送她的玩具,她會是一個甜美的孩子。千萬不要在這個遊戲中嘗試惹她生氣,因為他們說你絕對不會想看見夏洛發脾氣的樣子。

1. 午夜遊戲

午夜遊戲應該是這個單子上最受歡迎的遊戲。如果你覺得其他的靈異遊戲過於簡單,想要挑戰極限,這個危險的遊戲就很適合你。午夜遊戲是一個古老的清教徒儀式,用來懲罰那些不服從教義的人。
你可以在網上很簡單地找到相關資料,但要領是你一定要召喚午夜男子,然後在確保他沒捉住你的情況下在房子四周走動。如果直到凌晨3點33分你都沒被捉住,你就勝出了這場遊戲。
遊戲並不複雜,因為所有程序都很清晰明了,並且做起來很簡單。更好的是,如果你想玩又怕一個人玩,你可以拉大隊一起玩一起害怕。你要記住,玩過這遊戲的人說永遠不要玩這個遊戲。有些經歷了幻覺,有些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傷痕。這個遊戲是如此受歡迎,甚至被拍成了電影。
List Created By; Shiela Arbuso

Friday, May 18, 2018

怎樣應對媽媽更年期的情緒起伏

怎樣應對媽媽更年期的情緒起伏

更年期,身體的轉變,荷爾蒙不穩定,女人會不舒服。如果你怕經常覺得熱,對你大吼大叫,經常忘事,應該是在經歷一些控制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
How Can I Cope with My Mom's Mood Swings?
我怎樣應對媽媽的更年期的情緒起伏?
- 嘗試理解她,不是她而是症狀
- 不要埋怨,保持友好
- 不要咖啡,只冲花茶
- 不要裝沒事,要承認和共情她
- 和她一起做運動

我怎樣應對媽媽更年期的情緒起伏

更年期,荷爾蒙不平衡,起伏變化甚劇烈,思維和身體均受影響。當你被衝擊時,很容易保持理解和同情,但要記得她是在經歷許多不舒服的症狀,無法控制。你需要保持耐心,共情,讓她感到被支持。

共情——不是你們其中一方的問題,是症狀

你媽媽經常對你生氣,很難保持冷靜並不被影響。但記得她正在一個階段,好想青春期的反轉版。她對任何人也會情緒起伏很大,並不只針對你一個。

不要咖啡,沖茶給媽媽喝

咖啡因會惡化更年期的症狀,所以冲花茶(比如菊花茶)給她,不要咖啡。

承認,同情,在意(照顧)她

這個階段讓她感到不安全,因為年齡和身體的變化。最有效表示支持的辦法就是向她證明你在意(照顧)她。如果她把自己的挫敗感倒向你,你需要注意到這點,並口頭承認她正在遭遇一個艱難的時期,然後你們可以更多地討論她目前的經歷。

和她一同做運動

面對更年期,最有效的方法是嘗試平衡荷爾蒙。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達到這點。做運動不僅讓她能夠釋放壓力,還能減輕更年期其他症狀的負面影響。她一個人很難堅持下去,幫助你的媽媽,陪伴她跑步或者報讀運動班。
情緒起伏大怎麼辦?


一半的女性會有情緒起伏,這是典型更年期症狀。很讓人沮喪,如果不處理,會很影響她和別人的關係。要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讓她能夠恢復平衡。
情緒起伏是因為雌激素和黃體激素起伏不定,但是可以治的。可以做HRT,但有其他也能幫助的辦法:

處理情緒起伏的辦法

如非必要盡量別服藥,從改變生活作息開始好了。

改變生活作息

需要一顆自律的心,簡單的作息調整能緩和情緒起伏和對健康起正面作用。
可以減壓(瑜伽,冥想)結合運動加上健康的飲食規劃,其中飲食最重要。好的飲食何以增加血清素,不要吃糖份過多的食物和太多的咖啡因。

不要喝咖啡

咖啡因會直接影響神經系統,讓情緒更不穩定。

多吃碳水化合物

Foods such as potatoes, bran, wheat, and other complex carbohydrates help to boost serotonin levels.
吃薯仔,糠,小麥,其他碳水化合物,增加血清素。

多吃蛋白質

Foods high in protein - such as meat, fish, soy, and dairy products - are rich in amino acids and may help women to cope with mood swings.
吃肉,魚,黃豆,奶製品,增加氨基酸,幫助平復情緒。

與朋友和家人在一起

Spending time with loved ones boosts a woman's levels of oxytocin, which is a feel-good hormone that counteracts mood imbalance.
和愛的人們在一起,增加催產素,一種感覺良好的荷爾蒙,幫助平復情緒。

恆常運動


瑜伽能夠幫助塑形與健康,還能減輕壓力。記住上面所說的都只能減輕症狀,主要的荷爾蒙不平衡還是在的。可以服一點下面的藥物:

藥物

對情緒處理非常有效,建議和生活作息同時進行。草藥是最好的,芳香療法也有一點幫助。但還是草藥被公認最有用。
兩種草藥專門治荷爾蒙失調與情緒起伏:植物雌激素和情緒藥。

植物雌激素

參和黑升麻擁有植物雌激素,和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差不多。可以補充雌激素,治療情緒起伏,但經常服用會影響正常雌激素生產,整體荷爾蒙會下降,要小心注意。

情緒藥

這些沒有植物雌激素,但滋養內分泌腺,幫助身體自動產生荷爾蒙,以致雌激素和其他重要荷爾蒙(黃體激素)也會刺激出來。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Wednesday, March 28, 2018

【基督徒】怎樣正確地愛一個人?

不久前看了YouTube推薦的影片,張靚穎和鄧紫棋合唱了一首《雨蝶》,我就去找了《雨蝶》,發現是來自一部叫《還珠格格》的影片。古裝劇我沒什麼興趣重溫,不過,同是趙薇和林心如主演的另一部電視劇,《情深深雨濛蒙》,裡面的歌聽著倒是挺有味道,我也沒看過,就開始了斷斷續續的追劇。

第11集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集,說何書桓和陸依萍吵架,最後是書桓先前去道歉,儘管從頭到尾不講理的是依萍。我並沒有特別偏袒誰,倒是我很同情愛恨分明的依萍,她走過的路實在不容易,也造成了她心裡的傷口(我也同意書桓說的,依萍心裡有傷口,需要醫治)。依萍在與父親斷絕了關係之後,一直有根刺在心中,能聽見她不時提起,說起父親就有氣,有眼淚。這些都是很真實的情感。但是,書桓認為依萍不給父親留半點面子,我聽著也是有理的。

第11集是說,有一晚父親陸振華發現依萍原來是在歌舞廳當歌手,趕過去要把女兒要回去,但是依萍不依,依然說著“我們已斷絕了關係”。但從角色來看,從陸振華趕去要帶回依萍,我們就不能說他是完全不關心女兒,或者是為了自己的臉面。他還很不要臉地跑去歌廳跟老闆要人,見依萍中從沒提到過面子的事情,雖然也沒講出愛的語言來,但陸振華有關心女兒(不論他之前做了什麼)倒是真的。他拋棄了依萍的媽媽,卻很欣賞依萍,這是我的觀感。無論如何,在依萍把父親趕走了以後,書桓沉不住氣,要勸說依萍知道爸爸其實關心自己這個事實,依萍沒辦法接受,和書桓也鬧翻了,回家抱著母親難過地哭了一場。

最精彩的部分,是書桓在門口等依萍到天亮,他們和好的過程。且看這部劇裡目前性格最沉穩的角色何書桓(一個成熟的基督徒),是怎麼做到把內心藏著恨的人兒帶到醫治當中的:

依萍孝順母親出去買菜,卻在門口看見了正在等她的何書桓。











看依萍的表情,似乎也不是實在不想見到的人。(如果那個人實在不想見你,先給大家一點時間會比較好,否則氣在頭上只會越鬧越僵,傷害越來越深。)












脾氣倔強,還是得生氣,說一些氣話。(先聽他說,不要忙著澄清,因為你立定心意要學會去愛的人才是最珍貴的。他說什麼你都先聽,讓他感到被尊重。)






















“我現在過來'重新認識'你。”











先為該道歉的事情道歉,承認自己真正做得不對的部分,這是書桓的難得。他看得很清楚,什麼是出於理性,什麼是一時衝動,什麼該道歉,而不是隨便編個理由哄人。(你首先得看得清楚,看不清楚找個局外人幫你分析分析。無論你是什麼動機,如果真正傷害到了所愛的那個人的感情,那就要道歉。有時候,對於錯不是最重要的,人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你對了,卻讓他情感受傷,那你的對在改變他的生命上也沒有意思。尊重他的情感,才在他願意聽的時候教導他什麼是對的,如何能做對,這以後我們會說到。)











書桓:“我從小是個獨生子,父母什麼事情都依著我,養成我固執而驕傲的個性。我的脾氣一向不好,我不是個溫柔體貼的男人。可是,我自認是個非常講理的人。我不會無理取鬧,也不會莫名其妙亂發脾氣。”

重點不是你是個怎麼樣的人,是在於你能澄清自己的動機,會傷害到他的理由。如果你是亂發脾氣,那你就該道歉,並為了他盡力好好改變。但即使是亂發脾氣也會有理由的,也許你那時候很累,也許你那時候受了打擊,無論如何,現在既然來修復關係,那就理性地把你的理由解釋出來。(書桓是用自己的性格解釋,說自己固執驕傲脾氣壞卻很理性。他沒有說:“那只是碰巧發生了一次。” 事出必有因,他能解釋得清楚,你也可以解釋清楚。)

依萍:“所以你是在說我無理取鬧,說我莫名其妙亂發脾氣?”(這的確也許是真的,但是你無需跟他的氣話動氣。書桓的回應,還是看得很清楚,事情的問題出在哪裡——依萍的確需要醫治,但是他話說得太早,她一下子接受不了,發了脾氣。他為了尊重她的情感,說出了自己的不對,卻隻字不提依萍的不對——現在是你在主動复和,那就只說自己不對的地方。)

一個人的軍隊

他  像一個人的軍隊
入侵我的房間  佔了我的妝櫃
說著  德語  俄語  希伯來語
挨著我的桌面  插上一支旌旗

我的紅花揚眉  白花垂頭
聽他的來勢洶洶  嘰里呱啦
難道  是我前生做了什麼孽
他話絡繹不絕  臉竟模糊不清

我轉身逃開  卻被一把抓住
示愛的時候你怎麼走啦?
我說  萬人的方言  天使的話語
卻沒有愛  又與我何益呢?


從榮耀到榮耀

完美。

我們都知道完美,只是很難尋找到真正的完美。在世界上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都是有瑕疵的,並不是完美。

對於愛神的人而言,這些不完美經常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我不是指我們身體的軟弱(雖然我們都曾感受過),只是通常會困擾我們的不完美都不是表面可見的。真正的問題在於從心而出的罪。21 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 22 偷盜、凶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 23 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汙穢人。(馬可福音七21-23)

對自己的不完美,比起對別人的,我們總是有更多的包容。我們嘗試去掩飾,在心中卻都清楚明白自己的可悲和有罪。且聽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七24發出的強烈悲痛:24 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然而在這事情上我們並不孤單。整個宇宙都為人的罪所苦。保羅也寫道,22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羅馬書八22)所以我們說,世間一切也是不完美的。所有受造物都在罪的詛咒下頻頻叫苦,都在等候著世界的完結,那時候罪也不復再了。

在那一天,所有事物都會變成完美。痛楚、悲傷、哭喊,都將成為無有。10 並且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安,永樂必歸到他們的頭上。他們必得著歡喜快樂,憂愁嘆息盡都逃避。(以賽亞書三十五10)

不止這樣,我們也會完美得金光耀眼。整個人,我們的身體與靈魂,都將是全新的,沒瑕疵的。就如使徒約翰所記,2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翰一書三2)

目前我們沒法看見這畫面,“將來如何,還未顯明”,只是,要知道我們有一天都會完全地像基督。這就是上帝在永恆到來以前選擇了我們的目的:29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做長子;(羅馬書八29)4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以弗所書一4)神已經在我們身上開展了美善的工作,直到一天他將信實地 6 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一6)然後我們見到基督,頃刻間便完全化為完美,因為我們看見他的真體。

天國是一個完美的地方,給完美的人兒居住。完美是神要讓我們成為聖潔的目標。神不只要我們比原來更好而已,他要把我們塑造成他愛子的樣式。神在預備我們成為適合的模樣,以後便與他永遠同住。天國的白璧無瑕是我們得救的終點。神在創世以前已揀選我們就是為此目的。

從內而外的改變

在我們從不信轉為相信基督的那一刻,神便執意要幫助我們成為完美。聖靈更新我們的一切,26 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他改變我們固執的想法,開放我們的心去擁抱真理,不再抗拒它。他使我們可以有信心,而不去質疑。他使我們飢渴慕義,渴求神自己。如此新生就改變了我們的內在。從那時候開始,一切生命中的事物,無論是好是壞,也是神在使我們更像基督。 28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29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做長子; 30 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馬書八28-30)

在道德和法律方面,信徒被判為完美,不是由於我們的身份或所作所為,只是因為基督為我們所作的。決志的頃刻間我們即被看為無罪,所有罪被「清洗」一空,我們穿上完美的公義。10 「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靠神快樂。因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像新婦佩戴裝飾。 11 田地怎樣使百穀發芽,園子怎樣使所種的發生,主上帝必照樣使公義和讚美在萬民中發出。」(以賽亞書六十一10)5 唯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羅馬書四5)在神的面前我們從此可以站立得住,不需要害怕被定罪。1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羅馬書五1)1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羅馬書八1)這就是聖經所說我們擁有的特權,神 3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以弗所書一3)當保羅說神已經 6 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以弗所書二6)他是在重申我們因著恩典就白白擁有的特權。我們並不是真的按字面理解,突然靈魂出竅與耶穌一同坐在天上,但是,在神永恆的法庭上,我們被賦予進入天國的權利。這是我們現在得享的法律地位。

可是神並不停止在給予我們權利上。司法的無罪釋放(聖經中叫作“稱義”)並不改變神要塑造我們成為基督的樣式(聖經中叫作“成聖”)。縱然我們在律法上已經變為完美,神還是要使我們“整個人都完美”。天國是一個完全聖潔的地方,我們如果不是完美,住在那裡會很不適應。從這點來看,神稱人為義的福份就是他的憑據,保證我們都會被完全改造成他愛子的樣式。30 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馬書八30)

基督的樣式就像一顆種子,在信的那刻就被播下。歌羅西書二9-10說,在基督裡 9 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裡面; 10 你們在他裡面也得了豐盛。使徒彼得補充說信的人都被賜下 3 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彼得後書一3)如果你是個基督徒,神的生命在你的靈魂中居住,你在天國需要的一切也能從之得來。永恆的生命的原則已經在你的裡面了,就是說你現在已經擁有了天國的名份。你是已經出死入生了。24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翰福音五24)是一個新的人了。17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五17)從前你是被罪捆綁,如今卻是被義捆綁了。18 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就做了義的奴僕。(羅馬書六18)並且收取的不再是罪的工價(就是死),乃是神永生的禮物了。23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唯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馬書六23)而永生就是豐盛的生命。10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十10)這就像是我們裡面有靈力的自流井,供應我們活出我們被召要活出的生命。38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翰福音七38)那就是約翰寫 17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的意思。

現在,讓我們從實招來:即便是最屬靈的基督徒,也不經常見得是“變成新的了”。我們不會經常覺得自己是“新造的人”,通常也只會看見罪自我們裡面流出,而不是基督說“活水的江河”。就算我們有聖靈“初結的果子”,在心底裡我們 23 也是自己心裡嘆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馬書八23)然後我們一輩子就是發出這樣的嘆息。要知道這是一個成熟的使徒所發出的感概,而不是一個脆弱的新信徒。保羅在羅馬書七24說:24 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問題就在這兒:正如拉撒路一樣,我們從墳墓裡走出來,仍然是穿戴著墳墓的裝束。我們被關押在人的肉體裡面。在聖經中,“肉體”並不單指我們的身體,也指在我們的身體成為金光耀眼以前,我們裡面的罪惡思想與不良習慣。當保羅說“肉體”和“靈魂”的時候,他不是做有形與無形的對比,就像諾斯底主義和新時代運動所說的,搞一種二元論。保羅乃是用肉體這個詞來形容一種犯罪的傾向,即使在人被贖以後,他的罪也依舊在他的裡面。

在羅馬書七,保羅很清楚地點出這個問題。他寫道:

15 因為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 16 若我所做的,是我所不願意的,我就應承律法是善的。 17 既是這樣,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18 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19 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 20 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 21 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

如果你不明白為什麼保羅要用“肉體”這個詞,他所述的最後一句就能看為這詞的定義: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的那個律)。保羅繼續說這個律是在他的肢體裡面,“和我心中的律交戰”(這個律渴望守神律法的公義),所以我現在是被擄的,我被叫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羅馬書八23)在我們裡面的那個犯罪的律,是包括所有的惡習與惡念,是我們重生以前就在我們的生命裡的,它們還未離開我們,在一生中我們也要被它纏繞。基督徒在一生中“治死身體的惡行”。13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馬書八13),但是犯罪的律在我們得榮耀以前都不會被完全消除,它一直會在我們裡邊。

信耶穌就代表我們是“新造的人”了,是重生的靈魂,擁有生命及聖潔所需的一切,但是,因為有罪持續在我們裡面,我們便無法完全享受在基督裡有特權的感覺。就像保羅,我們 22 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喜歡神的律(羅馬書七22),只有永生的律能夠解釋我們對神律法的喜愛,但同時肉體限制、羈絆我們,像一個從墳墓裡出來的人一樣穿著包得嚴嚴密密的裝束。這肉體的律在與基督裡新生命的律交戰,我們就因而成為自己身體中犯罪的律的戰俘了。

How can this be? After all, Paul earlier wrote in this very epistle that our bondage to sin is broken. We are supposed to “have been set free from sin” (Romans 6:22). How is it that just one scant chapter later, he says we are “captive to the law of sin that dwells in my members” (Romans 7:23)?
But being a captive is not quite the same thing as being enslaved. As unredeemed sinners, we were full-time slaves of sin—willing servants, in fact. As Christians who are not yet glorified, we are “captives,” unwilling prisoners of an already-defeated enemy. Although sin can buffet and abuse us, it does not own us, and it cannot ultimately destroy us. Sin’s authority and dominion are broken. It “lies close at hand” in the believer’s life (Romans 7:21), but it is no longer our master. Our real allegiance is now to the principle of righteousness (Romans 7:22). It is in this sense that “the new has come” (2 Corinthians 5:17). Even though we still fall into old patterns of sinful thinking and behavior, those things no longer define who we are. Sin is now an anomaly and an intruder, not the sum and substance of our character.

God is changing us from the inside out. He has planted the incorruptible seed of eternal life deep in the believer’s soul. We have a new desire and a new power to please God. We have a new heart and a whole new love for God. And all those ar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our ultimate growth in grace.

Paul makes a fascinating point about the inside-out transformation of believers. In 2 Corinthians 3:1-24, he contrasts the effects of our salvation with what happened to Moses when he encountered God’s glory on Sinai. Remember that when Moses came down from the mountain after the giving of the law, the glow on his face was so terrifying that he had to put a veil over his face (Exodus 34:29-33). Yet that was a relatively weak and diminishing glory (2 Corinthians 3:7). It was also a reflected glory.

In contrast, “the glory which shall be revealed in us” (Romans 8:18) is an ever-growing glory that is not reflected, but comes straight from within. Paul writes, “We all, with unveiled face, beholding the glory of the Lord, are being transformed into the same image from one degree of glory to another. For this comes from the Lord who is the Spirit” (2 Corinthians 3:18). In other words, the indwelling Spirit of God personally conveys us from one level of glory to another.

The Greek word translated “beholding” means “looking at a reflection.” In the familiar King James Version, it says “beholding as in a glass” (or “mirror”). Unlike the Israelites, we require no veil to shield us from the reflection of glory. (“Not like Moses, who would put a veil over his face so that the Israelites might not gaze at the outcome of what was being brought to an end”—2 Corinthians 3:13.) We get a full-on look at undiluted glory: “God, who said, ‘Let light shine out of darkness,’ has shone in our hearts to give the light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glory of God in the face of Jesus Christ” (2 Corinthians 4:6).

We don’t literally look directly at the face of Christ, of course. The glory we see is a reflection of “Christ in [us], the hope of glory” (Colossians 1:27). As we fix our hearts and aspirations on his glory, the glow of Christlikeness grows brighter in us. One day we shall see literally him—not merely as a dim reflection. We will stand bodily in his presence: “For now we see in a mirror dimly, but then face to face” (1 Corinthians 13:12). And with one face-to-face glance at the person of Christ, we will be instantly transformed into his likeness. “We shall be like him, because we shall see him as he is” (1 John 3:2).
Meanwhile, his glory is transforming us from the inside out. That’s why (unlike the reflected glow on Moses’ face) the glory doesn’t fade; it grows “from one degree of glory to another.”

Although sin has crippled our souls and marred our spirits—though it has scarred our thoughts, wills, and emotions—we who know Christ have already had a taste of redemption. As we set our hearts on heaven and mortify the remaining sin in our members, we can experience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Christ’s glory on a daily basis. And we long for that day when we will be completely redeemed. We yearn to reach that place where the seed of perfection that has been planted within us will bloom into fullness and we will be completely redeemed, finally made perfect (Hebrews 12:13). That is exactly what heaven is all about.


Thursday, January 25, 2018

2017 Dec Journalling

01/12/17 F

Dream Journal
  • I don't remember much… but Holly and me were in a school and we were looking for a place to hang out (or talk? I couldn’t remember). We used the elevator and discovered some deserted places… at last we got to a roof playground and Pooi To students were there. It was raining and they poured water at me (?) or trying to hurt me (shoot me with water intentionally? I forgot). All I remembered was I was angry and grapped one of their waist and stared angry at them (I remembered Katy being there… but there were also boys (?) or naughty students). I was glad Anne called me and I woke up. I didn't know what to do after directly expressing my anger.

Life Journal
  • I woke up to Anne's call this morning. We read the Bible together and prayed. Then we shared some of out thoughts and bid goodbye.
  • Then I called Kelly, and talked with her while looking for Starbucks. At last I went to McDonald's. Read some chapters and then went to the park and then KFC.
  • Met my target, went back and had dinner in a good mood until Anne called… I felt like nothing comparing to her. Why do I need to make this comparison God? Her actions are so fast it was like soaring… I felt like shit now. What do I do God? What do I do?
  • I have to fill myself up too… Is this what you want me to do?
  • I want to transform God… I want to transform. You want servants right? Do you want me?
  • I'll wake up at five and do the confession. I want to do the confession.

2017 Nov Journalling

28/11/17 T

Dream Journal
  • Woke up at 1300 today because of a curious dream.
  • I was with Kelly in a high school we studied in. The bathroom was all squat - and I couldn’t use them despite how urgent I was. I looked at my watch - there were 20 minutes to the next lesson. I walked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asked Kelly (whose seat was near the classroom entrance) if she liked to come with me. We used the escalator to descend to the ground floor and walked out onto the street. The sky was dark - it was an evening. A family in which a boy was holding a plastic pocket of a gold fish passed by, and I pointed to Kelly and explained in her amazement. I couldn’t find the bathroom easily - but I realized that when I woke up I could easily find a sit toilet. So I woke up and went to the bathroom.


Life Journal
  • Went to the next flat for some spiritual reading - realized that I had nowhere to go and that wherever I went it'd be sitting still and read. I read - but it wasn't very comfortable. I decided to make it a secret place where my parents wouldn't notice my prescence there, so I could do my own things without disturbing them. (btw I love my new Bible so much - it's womanly and it’s KJV!)
  • Eyes got sour and my mind got tired - because of the late awakening I supposed, yet used my notebook to create this OneNote session - organizing it was not easy. I felt a bit frustrated because of my incapbability to take action and quick org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felt shocked at my slowness - I supposed I was good at organization things? However, that didn’t seem to be the case today.
  • Went out to KFC with my parents for dinner at 2000, then met Chris at 2030 to return the money I owed him. We talked for a little at Starbucks and noticed that we changed - I used to be so at ease talking with him. But he's a family man now. He's still funny, but I suppose I should move pass him and pursue my dream. (He said he believed I could go out and migrate, so maybe it was me getting cautious with my relationship with him)
  • I loved the idea of dividing different time sessions: 6 sessions a day for work and 1 session for rest. It's Gwyneth now - I ought to sleep for tomorrow.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 need to do! D:)
  • I supposed I should go to bed after spiritual formation… Good night, Journal.

201711 CCT (Cambodia)

Before I attended CCT, I had plenty of doubts as for whether it was a wise decision to quit my job for it. God understood my concerns perfectly, and this experience turned out to be a life-changing one. I had learnt a lot about the mission Jesus asked of his fellowers throughout the one week intensive course, and then had the chance to set my newfound knowledge into action in the second week. It was a worthy experience

感謝旅途中你們為我禱告。

這次短宣我的得著很大,主要是一些從未思考過的事(比如說其實神的意思是人人都宣教,並非只是傳統宣教士比如馬禮遜等人的工作,這主張在聖經裡還充滿backup;還有對宣教事工和對自己的認識),也修補了與神的關係。我覺得每個人一生也至少要參與一次短宣,然後以一顆宣教心去回應神。

下面是此次經歷一些小小的分享:

1. 這是我的第一次短宣,時期是柬埔寨內戰結束後的第三個年頭。重建工作正在進行,當地政府也非常樂意開放自己的國家讓外來的友好國進來協助重建,包括民生工程與教學建設。這,導師說,也是宣教的一個時期,誰在這日子先進來,誰傳的教就發光發亮。(所以很需要宣教士!)

2. 分享一個經文: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詩一百一十九105) 這句話的重點是腳前。神應許的引領不是一道光照亮前面全部的路,而只是前面的一小步。每一步踏出去也是信心,並操練我們對神的依靠。所以鼓起勇氣踏出去,因為神會逐步逐步帶領我們,想起在CCT中分享腳步” (盛曉玫) 這首歌,一步一步都有祝福。

祢的腳步帶著我的腳步,一步一步都有祝福;
每個腳步我要緊緊跟隨,走在蒙福的道路。
求給我更多的勇氣,給我更多的信心,讓我勇敢踏出跟隨祢的腳步;
跟祢行在水面上,跟祢走在曠野地,曲曲折折我也不在乎。
我只要更多信靠祢,只要更多順服祢,凡是出於祢的我就默然不語;
就算經過黑暗谷,就算遇到暴風雨,在祢手中都將變成祝福。

3. 宣教原來是一項艱鉅的事工,需要用很高的IQ/EQ/RQ/SQ。成為精英宣教士必須是個全才。淵博的神學知識(傳揚神國的道),謙卑順服的心(因為腳步與多變造成的巨大壓力),豐富的世界知識(特別是跨文化宣教,在文化認同的過程上知識非常重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處理技巧(包括與其他宣教士相處,同工以及當地人)。而在世界知識之中,掌握working language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你不會說當地話,當地人就很難認同你。

回來後尋找到一個認識聖經很好的途徑,決定把握此珍貴的資源更好地理解神的話語和心意!

我還有許多分享,礙於字數限制就此打住。神既然讓各人在天路上遇見,也求神大大使用各人,成為合神心意的器皿,同心榮耀神的名。很高興能和大家相遇,再次感謝你們的禱告!

Thursday, January 11, 2018

Pretending to be Normal by Liane Holliday Willey (1999, UK)

13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set forth by Gillberg and Gillberg (1989),  people with AS have: social interaction impairments, narrow interests,  and insistence on repetitive routines,  speech and language particularitie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motor clumsiness. (it is essential to realise that each of these symptoms is manifested in a variety of unique and diverse ways,  depending upon the overall abilities of the person affected.)

14
I mean,  if we are only interested in changing the AS person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meld themselves into society, a tenuous and nebulous concept to begin with, then perhaps we are misguided.  The AS community gives us much cause to celebrate. Never, I think, should we expect or want them to be carbon copies of the most socially adept among us. We should only suggest whatever help they need to insure they had every opportunity of leading productive, rewarding and self-sufficient lives.

Chapter 1: Remebering When

17
Remembering can teach me who I am and guide me towards who I will be. Remembering can set me free. I would never turn back in search of regrets or mistakes or misdirected thoughts. I simply use my past as a catalyst for conscious thought and for self appreciation.

18
When I think of my earliest years, I recall an overwhelming desire to be away from my peers. I much preferred the company of my imaginary friends.  I remember playing school with my pretend friends. I would climb in the dumpsters behind the classrooms and dig through the reams of trash to collect old textbooks and mimeographs and workbooks. I would take all my finds home and treat them with great respect. I loved those treasures.

19
Using the materials to teach Penny and Johnna was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Far more interesting to me was the arranging of the supplies. Like with my tea parties, the fun came from setting up and arranging things. Maybe this desire to organise things rather than play with things is the reason I never had a great interest in my peers. They always wanted to use the things I had so carefully arranged. They would want to rearrange and re-do. They did not let me control the environment. They did not act the way I thought they should act. Children needed more freedom than I could provide them.

20
To me, the logic was simple. I had my friend. She had me.End of story. Anyone else was an obvious intrusion, an intrusion that, if allowed, would force me into a very uncomfortable and generally impossible situation. I never understood group dynamics, particularly casual friendship dynamics that work on giving and taking, role-playing and modelling, rule following and turn taking. Somewhere along the way, I had learned to cope with the intricacies of young friendships well enough to manage one friend. I marched myself up to the little girl and asked her just why she was at Maureen’s house. I can’t remember what she told me, but I do remember I punched her right in the belly the moment she finished her explanation. I guess she said something I didn’t like!

21
That’s how I understood language. Words had yet to develop into metaphors or similes or analogies or main ideas. It was all about details and pedantic rules and one-way semantics. I never considered a statement had more than one meaning.  I always assumed the meaning I inferred was the intent of the speaker. My parents, assuming I was acting audaciously, were constantly baffled as to why I found it so necessary to challenge the authority. They found themselves weighing their every directive to be certain I would not find a way to weave their words with mine. Which is of course, exactly what I did. I had to make their language fit into mine. I was not able to make mine fit into theirs.

22
My parents knew how to get my attention, usually by allowing me the freedom to find my own way of expressing my interests. They knew I had my own way of doing things, and it didn’t interfere with my methods so long as the efforts was genuine and the results positive. I had control over my learning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because I was so academically gifted, my parents saw no reason to interfere with a good thing. But at school, the rules changed. Suddenly, I was expected to comply with agendas and schedules that were stifling and illogical. Typically, my teachers took it upon themselves to analyse this pedantic behaviour of mine and I’m told the fondest memories of me included adjectives like obstinate, disobedient and everyone’s favourite, mentally retarded. But because my parents were learning how to talk to me, it never occurred to them that I was not following other peoples’ directions.


Desktop Sticky Notes

 1 The Notecard System https://ryanholiday.net/the-notecard-system-the-key-for-remembering-organizing-and-using-everything-you-read/ 1. writ...